写月的诗、词、曲
1、《八月十五夜玩月》唐·刘禹锡天将今夜月,一遍洗寰瀛。暑退九霄净,秋澄万景清。星辰让光彩,风露发晶英。能变人间世,攸然是玉京。《嫦娥》唐·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《中秋登楼望月》宋·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,万道虹光育蚌珍。天上若无修月户,桂枝撑损向西轮。
2、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 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 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 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 刘禹锡《望洞庭》 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 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 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
3、这首咏月诗是《明月谣》,全诗为:明月在天西,初如玉钩微。一夕增一分,堂堂有馀辉。不掩五星耀,不碍浮云飞。徘徊河汉间,秀色若可餐。清风起丛桂,白露生阶兰。高楼望君时,为君拂金徽。奏以尧舜音,此音天与稀。明月或可闻,顾我亦依依。月有万古光,人有万古心。
团圆名人名言
1、十轮霜影转庭梧,此夕羁人独向隅。未必素娥无怅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晏殊《中秋月》一轮圆月心中挂,一块月饼嘴边尝,一方圆桌齐围坐,一家团圆心中乐。目穷淮海满如银,万道虹光育蚌珍。天上若无修月户,桂枝撑损向西轮。
2、李白 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3、赏中秋佳月,月下不褪铅华,人团圆月下。这是对中秋赏月的最佳诠释。月光皎洁如银,不施粉黛而自美,人们在月光下团圆,共享这美好的时刻。中秋之夜,月光如水,洒满人间,照亮了游子的归途,也温暖了远方人的心。中秋节,人月两团圆。
4、我已经相信有些人我永远不必等,所以我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。月亮,你在天上看了这么多年,能不能告诉我,究竟有多少人等来的是大团圆。一个人与山水里偶遇的是花树清风,邂逅的却是自己的往事尘缘,两个人与山水相逢的是彼此的心,且行且歌,风霜清澈开来,日月团圆一起。
诗经陈风月出形容月亮是美的象征的诗句
1、月出皓兮, 佼人懰兮, 舒忧受兮。 劳心慅兮! 月出照兮, 佼人燎兮, 舒大绍兮。 劳心惨兮! 白话译文:月亮出来多明亮,美人仪容真漂亮。身姿窈窕步轻盈,让我思念心烦忧。 月亮出来多洁白,美人仪容真姣好。身姿窈窕步舒缓,让我思念心忧愁。 月亮出来光普照,美人仪容真美好。身姿窈窕步优美,让我思念心烦躁。
2、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通过以下方式歌颂女子的美丽:以月喻人:诗中反复用“月出皎兮”、“月出皓兮”、“月出照兮”来描绘月亮的明亮、洁白和普照四方,以此比喻女子的美丽。月亮作为天上之物,其光辉与女子之美相提并论,使得女子的美丽显得超凡脱俗,如同仙女一般。
3、在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中,有一句诗源自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: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”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月光皎洁、美人娇美的画面,苏轼巧妙地将其融入赋文,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与美感。《月出》是《诗经》中一首描绘月亮与美丽女子的诗歌。
4、月亮作为美的象征:最早在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中,明月便被用来形容美人: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”其中的“佼人”即指美人。而在韦庄的《菩萨蛮》中,他以“炉边人似月,皓腕凝霜雪”来以月喻人,描绘了娇艳女子的容貌。